?質量與可靠性的關系
廣義來說,質量是包含可靠性的內容,我們這里指的是狹義的定義。(注:以下定義參考的是美國某權威機構對質量與可靠性的定義)。
Quality is conformance to customer expectations,翻譯過來就是:質量是滿足客戶期望的能力。
大家知道,對于任何一個產品的開發,復雜如一輛汽車,簡單如一個小杯子,我們都需要去了解客戶的需求或者期望。而客戶的需求很多時候是非常主觀的,比如客戶往往會提出“我需要一個很酷的汽車”,或“我需要一個耐熱的杯子”等等。但是這些主觀的需求,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很難衡量或測量,這就導致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我們很難對其進行驗證,最終也無法判斷我們的產品是否能夠滿足客戶的期望。比較常見的方法是通過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的方法與流程將客戶的主觀需求或期望轉換到產品可以衡量的指標(一般叫做產品的關鍵特性),然后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我們去設計產品,滿足這些可以衡量的指標,從而間接地去滿足客戶的需求(注:QFD不是本文的重點,所以此處不展開)。
如何判斷最終的產品滿足了客戶的期望呢?一般我們會按照APQP或者ISO的標準來控制產品開發與制造過程,最終實現對客戶期望的控制。這個就是傳統質量做的事情,即我們常說的質量管理與過程控制,屬于質量的范疇。理論上來說,最終出廠的產品質量都是合格的,否則產品是不能上市的。所以質量是關注產品出廠之前與出廠那一刻所有過程控制的活動(t≤0, t指的是產品開發時間節點,t=0指的是產品上市的那一刻)。
可靠性(Reliability)
Reliability is quality over time這個定義很恰當,意思是可靠性是質量隨著時間的變化,或者說可靠性是質量加了一個時間軸。
通過質量過程控制(TS16949或ISO9001),滿足了客戶的期望,制造過程也穩定了,產品可以上市了。但是這個不代表你產品在存儲與使用過程中沒有問題,從產品投入市場之后(t>0),甚至在交付到客戶手里之前,可能就會有失效(比如汽車在運輸以及4S店存儲時間長了,可能有一些零部件會出現問題)。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產品的功能或質量有一個逐步退化的過程,從而會帶來產品的失效。
如何降低與控制在使用過程中產品失效問題,就是可靠性關注的內容。所以,可靠性是關注產品上市后(t>0)的失效問題。
質量工作的核心是“承諾要落實”。
我們的管理者,包括BMT主任,PDT經理,開發代表等等,首先要正確理解質量工作的核心。我們現在的產品質量,是不容樂觀的。有些產品的進度延遲較大,網上問題也很多,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這樣我們的工作就沒有任何價值,更談不上質量了。從結果上看,我們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我經常關注根因分析。
每一個管理者必須要知道你帶的團隊和你的產品最關鍵的部分是什么,有哪些關鍵的問題沒有攻克,有哪些潛在的問題沒有得到標識,你的團隊在哪些方面做的不錯,在哪些方面做的欠缺,要結合團隊的現狀實施管理。
根因分析、質量回溯是質量工作中比較核心的內容,能夠幫助我們避免同樣的問題不再次發生。
另一個就是項目組代碼檢視和組織層面的代碼飛檢。我們的隊伍能力參差不齊,通過有經驗的專家做飛檢的做法,被證明是有效果的。
不斷總結出關鍵工作之后,必須把它們變成行動,如培訓、經驗共享;讓員工接受培訓和經驗共享,避免再次發生問題。
質量體系人員要多看看《士兵突擊》,要像許三多那樣把我們的基礎工作做扎實。我們現在質量問題源自于基礎的薄弱。如果像許三多那樣去做的話,用看起來很笨的方法,不斷地去重復,就會得到不斷的提升。
扎實的基礎對提升質量非常關鍵,我們員工的技術功底,是我們“大廈”非常核心的部分,怎么做踏實都不過分,因為我們的生產力是員工,員工能力的提升,是構建我們產品質量最重要的源動力。
微信號